皮肤病外用药剂型口诀,皮肤病外用药剂型口诀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皮肤病外用药剂型口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皮肤病外用药剂型口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大家平时上医院看病做检查,其中,血常规就是很常见的一种。但血常规中有很多项目,包含各种眼花缭乱的指标,经常上上下下的箭头直看得人头晕。
下面我们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血常规怎么看。
其实作为普通非医学群众,我们只要抓住三个主要指标可以了,哪三个?
(该化验单来源于网络)
1、白细胞
白细胞是我们身体的防卫兵,经常在前线跟各种细菌、病毒等"坏蛋"作战。因此,当病菌入侵时,我们的白细胞会亮红灯,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
血常规可以检查哪些疾病?这也是平时普通大众常常问起的疾病。首先说血常规可能提示的疾病很多,可以主要分为三大类,也就是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的疾病。今天,张大夫以最常见的一些疾病作为例子,给大家说一说。
1、感染
平时普通人都有感受,如果是感冒发烧了,到了医院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查血常规。这种情况下,查血常规的目的是明确感染的性质,比如说是细菌感染还是***感染。如果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升高了,这多数是因为存在细菌感染;而如果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不高,同时淋巴细胞升高了,这可能提示是***感染的可能性大。
2、贫血
血常规中有一部分指标是提示红细胞相关信息的,比如说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等等,这一部分化验数值最常用来诊断贫血。比如说贫血是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等。总之,看贫血要看这一部分。
3、血小板疾病
剩下的最后一般分是血小板,血小板的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的数量、比积、分布宽度等等。一般这一部分指标是来初步筛查血小板疾病的,比如说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多的相关疾病。
以上说到的血常规可能提示的疾病,只是很多疾病中几种常见的疾病,以点带面,让大家对于血常规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受邀回答嘉宾:瑞金检验李博士)
去医院看病做化验,血常规做得最多的项目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血常规是手工法检测的,一般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分类。随着全自动血球仪的广泛应用,血常规报告单上也有20个左右项目了。那么要重点看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血常规报告单上的项目虽然很多,但仍然是围绕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来进行的。
(一)白细胞
白细胞项目包括计数、分类(中性粒、淋巴、单核、嗜酸粒、嗜碱粒细胞等)。对计数来说,虽然不同医院、不同设备的参考范围不完全一样,但对成人而言,都以高于10×109/L也就是1万/微升作为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或者细菌感染的指标;而以低于4×109/L也就是4千/微升作为判断是否免疫力降低的指标。分类计数时,主要看“中性粒”和“淋巴”。一般认为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例如超过70%,倾向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单核、嗜酸粒、嗜碱粒细胞与一些感染及过敏反应有关,但因为其本身所占比例较小,影响了其实用价值。
白细胞项目在儿科的意义更大,因为儿童的造血功能更为旺盛,对感染的反应性也更强。对儿童来说,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结果分析要考虑其年龄,一般而言,新生儿的白细胞计数可以达到20×109/L也就是2万/微升,随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总体上,6至8岁以内的儿童,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值可以略微放得高一些。另一个现象是中性粒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倒置,这个时间大约在4-6天到4-6岁。就是说,新生儿是中性粒多于淋巴,到了4-6天二者相等,然后淋巴超过中性粒,到4-6岁时,二者再度相等,6岁以后直到成人,便是中性粒多于淋巴了。在看儿童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C反应蛋白(CRP)已成为许多医院血常规的伴随项目,其临床意义是连同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来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二)红细胞
红细胞项目包括计数、血红蛋白、比容(压积)、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分布宽度等。最主要的是看计数和血红蛋白量,也就是看是否有“贫血”。一般认为,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就属于贫血,而低于70克/升就要考虑输血(红细胞)了。带有“平均”字样的几个指标,是根据前面计数、血红蛋白、比容计算得来的。值得关注一下的是平均体积,因为平均体积减小连同血红蛋白降低,是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征。
(三)血小板
众所周知,血小板是管凝血的。血小板指标包括计数、压积、平均体积、分布宽度等。最主要就是看血小板计数,一般认为低于100×109/L时,患者会有凝血功能降低的风险,且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而更为严重;如果低于50×109/L时,就要考虑进行血小板输注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皮肤病外用药剂型口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皮肤病外用药剂型口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boqy.com/post/1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