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猪渗出性皮肤病,治疗猪渗出性皮肤病的药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治疗猪渗出性皮肤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治疗猪渗出性皮肤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猪背上冒油是什么原因?
其实,小猪身上的“出油”,用专业的术语来讲就是小猪患了渗出性皮炎,也是我们常说的葡萄球菌病,小猪全身呈“油脂样”渗出性皮炎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在个别猪场偶有发生,但发病次数少,猪场往往容易误诊为疥癖或维生素A缺乏症。
猪背上出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疾病、营养不良、环境、饮食不当以及饲养管理不善等。
疾病是造成猪背上出油的一个主要原因。比如,皮肤病、脱皮病、真菌病等都能引起猪背上出油现象。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猪体内的氨基酸浓度升高,进而使背上的皮脂腺分泌增强,导致油脂分泌过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高猪舍的卫生环境,定期给猪洗澡,防止疾病的传播。
仔猪为什么容易患渗出性皮炎?怎么治疗?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引起,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猪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条件致病菌,常寄居于猪的皮肤、黏膜上,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肤、黏膜破损时,病菌便乘虚而入,导致发病。 一般多发生于仔猪,猪只突然发病,先是仔猪吻突及眼睑出现点状红斑,后转为黑色,接着全身出现油性黏性滑液渗出,气味恶臭,然后黏液与皮屑、污物一起干燥结块贴于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观像全身涂上一层煤烟,手触之黏手如接触油脂样感觉,故称之为“油皮病”。
之后病情更加严重,有的仔猪不会吮乳,有的出现四肢关节肿大,不能站立,全身震颤,有的出现皮肤增厚、干燥、龟裂、呼吸困难、衰弱、脱水、败血死亡。患猪常出现全身性皮炎,并可导致脱水和死亡。 剖检病猪全身黏胶样渗出,恶臭,全身皮肤形成黑色痂皮,肥厚干裂,痂皮剥离后露出桃红色的真皮组织,体表淋巴结肿大,输尿管扩张,肾盂及输尿管积聚黏液样尿液。
【防治措施】
(1)本病的预防应注意搞好圈舍卫生,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先清洗、消毒,然后进入清洁、消毒过或熏蒸过的圈舍。母猪产仔后10日龄内应进行带猪消毒1~2次。
(2)接生时修整好初生仔猪的牙齿,断脐、剪尾都要严格消毒,保证围栏表面不粗糙,***用干燥、柔软的猪床等能降低发病率。对母猪和仔猪的局部损伤立即进行治疗,有助预防本病的发生。
(3)一旦发病应迅速隔离病猪,尽早治疗。皮肤有痂皮的仔猪用45℃的0.1%高锰酸钾水或1∶500的百毒杀浸泡5~10分钟,待痂皮发软后用毛刷擦拭干净,剥去痂皮,在伤口涂上复方水杨酸软膏或新霉素软膏。对于脱水严重的病猪应及早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液,并保证患猪清洁饮水的供应。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偏远地区猪场可尝试应用青霉素、三甲氧节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等抗生素肌内注射,连用3~5天。
仔猪爱打架,以及剪牙断尾消毒不做好容易发,这种疾病的特征就是通过伤口感染,在同一窝中传染性较强,主要症状就是皮肤发炎出现结痂发黑
对于油皮病我给的治疗方案是注射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另外用聚维酮碘清洗,皮肤上涂抹红霉素软膏。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渗出性皮炎主要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多发,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疾病,部分猪场很容易出现此病,下面分析一下容易出现的原因。
一、仔猪容易出现渗出性皮炎的原因
1、妊娠后期母猪营养不足,造成仔猪皮肤形成不完整;
2、母猪携带葡萄球菌,哺乳仔猪接触后感染;
3、仔猪体表出现创口,如撕咬、剪牙、断尾及断脐,等;
4、连续饲养,产床消毒不严格,造成对下一批猪的感染。
二、治疗方法
1、干粉消毒剂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治疗猪渗出性皮肤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治疗猪渗出性皮肤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boqy.com/post/47828.html